大舸中流下,青山两岸移。迈步“十四五”,三大关键词昭示中国经济有底气有信心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“扩大内需”: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,经济增长稳定性也需再巩固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,中国经济目标更加务实,乐观但不盲目,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“不急转弯”:保持政策连续性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,操作更加精准有效。
“科技创新”: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解决科技“卡脖子”困境,掌握经济发展自主权,推动经济迈向更高水平。
扩大内需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
“2021年总体上还属于疫情冲击的修复期。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表示,疫情对生产力的破坏虽然不大,但对消费力、就业质量和投资信心的影响是巨大的,不是一年就能恢复过来的。疫情本身还有很多不确定性。因此,对今年形势的判断,不能仅看今年经济增速超过去年就认为形势较好。
不少机构预测,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6%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、世界银行、经合组织对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分别为8.2%、6.9%和6.8%。
杨伟民认为,从增长速度看,今年经济增速即使超过6%,也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完全走出疫情影响。“我们应该乐观,但不能盲目乐观。”
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,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,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,深化改革开放,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,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“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应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、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相当的宏观经济总体平衡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,目前,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,经济增长稳定性也需再巩固。预计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将更好形成合力、发挥更大效果。
张立群认为,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依然在8%以上。随着强大国内市场的潜力释放,需求不足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,中国经济增速将持续回升。
不急转弯 巩固经济恢复基础
当前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,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。专家表示,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,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,不急转弯。
宏观政策不急转弯,意味着超常规政策向常规政策调整,但政策不会出现断崖式变化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,2021年在名义GDP增速强劲回升背景下,货币供应与之相匹配,相应会带来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。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,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、不急转弯,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会有所收缩,但不会收缩太厉害。当前生产活动大体恢复正常,2021年赤字率可降到3%左右。
杨伟民表示,“不急转弯”和政策持续性密切相关。首先,肯定要“转弯”,否则,不可持续,但不能太急,不能转得太大,不能影响经济恢复。现在,各地最关心的政策转弯不是货币政策,而是财政政策。其次,要根据不同时间和状况,把握好政策时序、力度和效果,尽可能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,减少负面效果。
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
杨伟民表示,新发展格局是统领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。新发展格局应贯通循环中的各个环节,通过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、金融等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解决循环不畅问题。“应用好宝贵的时间窗口,今年将是一些重大改革的重要时间窗口。”
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成为今年重点任务之首。去年,我国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业内人士预计,今年两会有望作出一些具体部署。
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认为,中国应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,研发新技术、开发新产品,以此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引擎新动能,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(倪铭娅)